權健事件後,直銷局勢的走向一直被高度關注。政府部門的一係列監管行動,在整肅市場環境的同時,也將直銷行業帶入了嚴冬。
⠀
中國直銷行業將麵臨怎樣的調整與改革?《直銷經營許可管理辦法》何時才能出台?“百日行動”後,拿牌企業和申牌企業又將何去何從?大家都在期盼著每一個問題的答案。
⠀
但是,有一點可以明確:監管依然會是“嚴”字當頭,並且長期有效。
⠀
⠀
監管收緊與信用重建,是今年的直銷企業必須要麵對的兩大現實問題。從目前狀況來看,今年的行業形勢不容樂觀,甚至可能出現某些企業被吊銷牌照、直銷企業數量減少的現象。未來,合法正規直企與問題直企也將被區分開來,走向天平的兩端。
⠀
⠀
政策環境的不確定性,或許會讓部分直企認為“直銷越來越難做”,為了謀求新的發展與出路,部分直企會把今年的著力點放在謀求改變和突破上麵。尋求與社交電商的結合,就可能成為直銷企業轉型升級的渠道之一。
⠀
不過近期社交電商因涉傳頻頻“爆雷”,直銷企業要想與社交電商搭上關係,依然需要規避傳銷風險。
⠀
今年商務部已經兩次下發通知,要求直企將獲牌以來的直銷情況如數上報,並在第二次“摸底”通知中要求直企要自糾自查自開藥方。這表明那些在兩次“摸底”中“表現較差”的直企必將麵臨著更加嚴格的整頓。
⠀
“百日行動”期間,不少直企處在迷茫狀態,直銷經營也幾乎停滯。外部環境逼迫著它們升維升級。
⠀
但是,與那些有條件開拓海外市場的直企相比,它們沒有資源支撐;與那些可以開拓其他業務的直企來說,它們沒有條件“試錯”。所以,這類直企的出路就是整改,它們的低迷期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
而境況更糟的則是那些違規問題比較突出的直企,它們要麵對的有可能是計入黑名單,甚至是吊銷執照。權健、華林上黑名單已經是確定無疑的了,“百日行動”結束後,不排除還會有個別企業上“黑榜”。
⠀
另外,保健食品功能調整也將給部分直企帶來衝擊。3月28日,《市場監管總局征求調整保健食品保健功能意見的公告》發布,其中涉及調整、取消和進一步論證的功能共計45項,其中,21項擬取消,18項擬調整,6項有待進一步研究論證。
⠀
⠀
直銷保健品占據了“保健”市場的半壁江山。第一直銷網經統計發現,如果上述公告正式落地,將會有487款直銷保健食品受到影響,而其中涉及到的直企也將麵臨一定的整改。
⠀
總體來看,所有直銷企業都不可避免的受到權健事件和“百日行動”帶來的影響。但是,合法合規經營的企業受到的影響較小,而那些問題企業則不然,可能需要漫長的整改期和調整期才能回歸正軌。
⠀
⠀
回想1998年國內直銷“一刀切”時,眾多企業因為國內直銷市場活動受限,將目光投向海外,中國直銷的第一波海外市場熱也由此產生。
⠀
目前,直銷行業麵臨的境況與98年時有不少相似之處。現在,麵對愈加趨於嚴格的監管走向和國內消費者的質疑,不排除海外市場熱潮的再次出現。
⠀
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直企可能獲得更加寬鬆的發展條件,例如不需要繳納保證金,產品準入限製小等。另外,有些國家和地區直銷行業飽和度低,發展潛力大,對於中國直企來說有較大的潛在機遇。
⠀
再加之“一帶一路”的實施和推進,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覆蓋國家的投資規模不斷加大,投資速度持續加快。在此大背景下,直企積極借助國家政策優勢、響應政府發展號召,紛紛搭乘一帶一路快車,走向國際市場。
⠀
最近幾年,已經有不少基礎雄厚的內資直企瞄準國際化路線,將目光投向了海外。
⠀
以鑄源為例。2018年,鑄源積極開展國際市場,已完成基礎建設,以越南、緬甸為根據地拓展東南亞市場;以俄羅斯為橋頭堡,來輻射整個東歐市場。未來,鑄源計劃將市場逐步拓展至20個國家左右,不斷在海外市場做強做大。
⠀
此外,隆力奇、北方大陸等內資企業也紛紛加緊布局海外市場。
⠀
2018年5月隆力奇尼日利亞工廠奠基儀式
⠀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遊一直是直銷企業拓展市場的重要手段。而目前商務部已經暫停直銷相關審批、報備,很多直銷企業的會議都已取消。所以,未來不排除更多的直銷企業選擇將大會搬至海外。
⠀
不過,並不是所有直銷企業都適合拓展國際市場。除了足夠支撐海外建廠、設分公司、招人力等硬件物資外,還需要直銷企業有極強的適應性和應對不同社會生活習慣、政策條件的靈活性。
⠀
⠀
據相關媒體報道,4月1日,商務部市場秩序司下發通知,要求地方商務廳(局)於4月8日前動員本地內資申牌企業主動撤回直銷申請,取回保證金。通知還透露,商務部即將出台新的《直銷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待出台後,再通知這些企業重新申報。
⠀
據悉,此前,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官網公示了46家申牌受理企業,包括修正藥業、浪莎控股、湖南華萊等。
⠀
圖片來源:晨訊直銷邦
⠀
而在1月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商務部等13部門發布的《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方案》中,就要求“嚴格直銷行業市場準入,暫停辦理直銷相關審批、備案等事項”。
⠀
權健事件以前,直銷牌照因申請門檻高、難度大,可謂是一牌難求。但自從權健事件爆發後,91家有牌的企業首當其衝,不僅被嚴加監管,還遭到媒體的輪番轟炸。而那些無牌企業卻沒有受到很大的打擊。形成了“拿牌企業如履薄冰,無牌企業卻逍遙自得”的怪現象。
⠀
所以,此次申牌企業撤回直銷申請,後期還會有多少家企業重新申報,形勢可能不容樂觀。尤其是一小部分“帶病”申牌的企業,更有可能就此徹底放棄申牌。
⠀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商務部發布這個通知,是建立在企業有需求的情況下,為了緩解申牌企業保證金積壓而導致的資金壓力。
⠀
一方麵,為避免直銷行業魚龍混雜,嚴格直銷市場準入被提上日程。
⠀
另一方麵,專家學者、業內人士一直都在建議要降低直銷準入門檻。
⠀
其實這二者並不矛盾。嚴格市場準入,可能更側重於考察企業是否有違法違規記錄,產品質量是否達標及宣傳是否合法合規等;而降低直銷準入門檻,則可能是從實繳注冊資本不低於8000萬,以及需繳納2000萬保證金等硬性條件來考慮的。
⠀
雖然目前商務部何時恢複直銷相關審批、報備事宜尚未可知,“百日行動”後申牌積極性也將受到影響。但長遠來看,直銷準入門檻依然可能會降低,屆時,很多原來沒有申牌資格的中小企業也將湧入,直銷行業也會進一步壯大。
⠀
⠀
“百日行動”雖讓直銷業猶臨寒冬,但這期間關於直銷修法的確定無疑是行業最大的收獲之一。
⠀
3月1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部分直企座談會,對兩個條例內容進行探討。這次會議上,直銷企業就兩個條例修改提出了開放多層次、團隊計酬、產品範圍、區域審批、30%計酬上限、服務網點的建設、直銷培訓員的身份、企業直銷商收入拔出部分的重複計稅、行業協會組建等問題。
⠀
3月2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會見美國安利公司董事會聯合主席德・狄維士時表示,中國政府正探索建立長效機製,通過修訂法律法規、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等多項措施規範直銷行業。
⠀
此外,據相關行業媒體報道,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已經接到有關部門的委托,籌備成立專家小組研討直銷法律法規修訂的相關事宜。
⠀
直銷修法,大概是權健事發至今,直銷行業聽到的最“動聽”的聲音,而這也反映出監管部門對直銷行業的肯定。
⠀
有了直銷修法的確定,行業離放寬直銷產品範圍及區域限製、修改計酬製度相關規定或許又更近了一步。
⠀
不過,由於直銷行業積弊已深,未來一段時間內,強監管依然是會是行業的主旋律。
⠀
“百日行動”即將結束,但強監管不會結束。正如張茅所言:“我們提出是百日整治行動,但是這個整治工作不會局限於百日,必須長期進行。”
⠀
“百日行動”中監管層提出的“吊退出機製”、“嚴格準入”、“黑名單製度”等監管措施也會逐步落實。
⠀
以企業會議為例。
⠀
以往,企業開大會是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的重災區。目前,企業會議報備已經停滯,等相關審批、報備工作恢複後,監管部門勢必會嚴加管控企業的大型會議。在有了德州試點以安裝現場監控的方式監管直銷會議後,監控直銷會議可能會成為防止企業會議橫生亂象的一大舉措。
⠀
再比如,多年來直銷員與企業之間的權責關係不夠明確,二者之間互相“甩鍋”的現象十分突出。
⠀
未來,直銷員的行為必將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直銷管理條例》中關於直銷員與企業之間的權責關係不夠明確方麵相信也會得到修正,有專業人士指出,“如果將直銷員規範,每個企業的直銷員都有特定編號,全國各級監管部門錄入並進行聯網,違規經營行為記錄在案,同時利用大數據,全國經銷商的數量、年齡層次、文化程度、男女比例都一目了然,這樣直銷員證才能真正起到約束作用。”
⠀
“百日行動”期間,控訴“直銷”的聲音頻頻刺激著大眾的神經,而直銷企業、專家學者也將直銷多年來所受的“委屈”統統釋放。
⠀
控訴與委屈交錯,亂象與機遇共生,“百日行動”結束後,一路伴隨著質疑的直銷行業將帶著整改的決心和堅守直銷事業的勇氣,踏上下一段未知的征程。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